框架的力量:详解“框架思维”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删除

框架的力量:详解“框架思维”

你是否也会遇到下列情况之一:

当你读一篇论文时,看到一堆公式,奉为天书,几近崩溃;

当你写工作汇报的时候,大脑一片混乱,无从下手;

当你上台演讲的时候,头脑一片空白,说话语无伦次;

当你写一篇作文的时候,思绪万千,虽然下笔千言,最后却发现离题万里;

当你和客户谈合作的时候,你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不得要领,无法打动客户。

以上表现就是在你的大脑中,缺乏一个完整的思维框架。你需要建立“框架思维”。

框架是我们处理信息的认知结构,运用什么样的框架处理信息,会影响到我们对信息的处理结果和对事物价值的判断、态度、行为及反应。

框架思维是一种结构化思维方式。

我们常常说的分层结构、思维矩阵,都属于框架思维。很多时候,框架形像化为目录、图表、坐标、模板等。

框架思维到底有什么优点?我们不妨从框架结构建筑说起。

以前农村的二三层小楼基本都是砖混结构,但要再盖更高的房子,那么这种结构就不牢靠。而使用框架结构,则能够盖起摩天大厦。

框架结构建筑的主要优点包括:

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料;

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

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

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

这些优点正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所期望的:

整体感强而不失灵活,

标准化能快速实施,

便于协同工作,

鲁棒性高,

可扩展性强等。

框架是系统思维的利器,可以用于更快速、更全面、更深入地进行系统的思考和表达。

万事万物都是各式各样的系统,而框架是对系统的构成元素,以及元素间有机联系的简化体现。

一旦构建出一个反映某事物系统的框架,并运用这个框架来思考,那就可以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这个系统。

用框架来思考,会下意识地把思考对象纳入框架的体系;

用框架来传递要表达的内容,会让对方更容易清晰地了解表达者的逻辑和意图。

假如你是一个人力资源工作者,你需要分析面试者的性格和能力,这个时候你怎么做?

你可以随性即兴地问些问题,并据此来主观地判断对方的性格和能力;

你也可以借助某一款个人性格能力评估模型进行结构化面试,进行相关信息收集进行剖析,这个评估模型和结构化面试流程,其实就是面试招聘的一个简化框架。

显然第二种做法,会让你对对方性格能力的了解更全面更深入。

每年年底的时候,我们都会做年底年度总结,好多人都不知道在从哪里下手,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最后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任何章法.

如果你下图的框架来填写内容,思路是否清晰的很多。这样既直观,也不会有遗漏。

3.2    自身案例

再说几个我自己运用框架思维的案例。案例1:阅读研究论文

入学不久的研究生读论文,经常会陷入细节的问题。计算机论文中时常会出现看似高深的数学理论,并通过一堆公式表达出来。

不少学生会直接地陷入这些公式的细节而不能自拔,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但如果反过来,首先对论文题目和论文摘要进行详细解读,抽取论文题目的关键词,理解每个关键词的内涵,论文的创新方法也许就蕴含在题目所包含的关键词中。

为了不被作者带节奏,读完摘要后可以按暂停,用WWW法自问自答下面的问题:

在继续读论文之前,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就相当于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了一个解决论文所提出问题的框架。

继而再去阅读论文的后续内容,就相当于不断地往这个框架中填充内容。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花一定的时间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对于理解论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即便有些细节的内容难以理解,也能明白文章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

无数次的实战表明,我们可以在预先建立的框架内更高效准确的推测出作者的表达意图。
案例2:软件开发与程序设计

刚学程序设计的学生喜欢问学什么语言好,高校里也会开设很多不同语言的课程。

其实这些都只是外在的招式,所谓一通百通,精通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后,其它的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能很快就学会。

但语法只是程序设计的皮毛。不少人刚学写程序的时候,喜欢把代码都堆在一起,本质上是缺乏一个清晰的程序框架。

程序设计真正的内功有两点:

一是算法,

二是结构。

现在不少计算机本科程序设计教学的一大弊端是重算法、轻结构。这种趋势在青少年编程中更甚。但没有良好的框架与结构,是无法构建起软件大厦的。

结构化的设计思想应该贯穿到整个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大型软件需要设计系统架构,选择合适的软件框架,使用恰当的程序设计模式。

在着手写代码前要对软件功能的水平划分和垂直分层组织进行深入的斟酌,在整体框架确定好后再开始接口与代码的编写,否则软件的更新和维护代价将让人不堪重负。

即便是一个小小的程序,也要尽量定义合适的接口,让程序模块尽可能解耦。

案例3:写作

我自己打小因为文学功底差,一直很害怕写文章。不过工作后还是写了一些研究论文,公众号也写了些大家喜欢的文章,这其中的关键还是要感谢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框架思维

每次写文章之前,我都会列好提纲和要点,确保构成一个逻辑合理且完备的整体,然后才开始向其中填充内容。

写这篇文章也是如此,写作之前先拟好目录和要点:

一、什么是框架思维;

二、框架思维的优点;

三、运用框架思维的案例(自己的案例、他人的案例);

四、如何形成框架思维(两种方法)。

这样的文章,虽然辞藻可能并不华丽,语句可能并不优美,但有了框架就像人有了结实骨架的支撑,容易把问题阐述清楚,即便有瑕疵也不会偏离自己想表达的主旨。

虽然我们时常痛斥八股文的害处,但我一向坚持不将其一棍子打死。不得不说八股文体是一个很好的写作框架

八股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写作者只要向其中填充内容即可。

当然,我们现在写作不用八股,但广义的八股可以衍生为文章的框架。

案例4:阅读理解

读非研究性的文章,我们通常希望在短时间用短暂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我们会先看目录、列要点、摘关键词,在大脑中建立整个文章的框架。

一般文章的写作都有个结构,是总分结构、顺序结构还是其它结构。有了整个文章的框架,就可以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识别出文章的重点,进而按需快速定位到相应的位置,进行精读。

对于叙事性质的文章,通常可以用时间、地点、对象、事件的框架来概述。

在读英文文章时,难免碰到自己不认识的英文单词,此时放弃并不明智。这个时候,理解句子的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圈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也就是句子的骨架,然后再分析剩下的哪些是分别用于修饰或限制主语、谓语与宾语的。

在分析清楚了句子的结构基础上,再辅以上下文,一般都能把不认识的单词意思猜个八九不离十。

3.3    大神的经验

以下两位大神,也是框架思维的极力推崇者!

马斯克,特斯拉汽车的创始人,连续创立Paypal(互联网)、SpaceX(太空发射)、SolarCity(太阳能),并在各个领域取得惊人的成绩。

这些企业有天壤之别,规模又都如此牛逼,马克斯的秘密武器是什么呢?


他说:“我在想存在一种好的思维框架,将事情缩减至其根本本质,并从那里开始向上理论。我的一生都在进行类推推理。”

理查.芒格是巴菲特身边最重要的朋友,他曾经说过:

你想要变聪明,你要不断地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而且你必须将答案链接到深奥的理论框架

在阅读中,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格栅”,将不同学科的思考模式联系起来并融会贯通。


4. 如何形成框架 那么框架从何而来呢?框架可以来自以下两方面。
4.1  从已有框架库中来

人类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认知框架、理论模型和思考工具。例如,用于宏观环境分析的test模型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杜邦分析法,用于工作经历的STAR框架等。

我们可以不断地学习,广泛地阅读,将所学习的许多东西融汇贯通,让它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一个分门别类的框架库


这就好比解数学题,你掌握的公式定理越多,分类越清晰,可以解决的问题就越多、越快速。

遇到新的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从框架库中选择优秀的框架并加以运用,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寻找框架。

就像寻找合适的公式、定理、套路解决数学问题,或寻找合适的模式或框架开发软件一样。

第二步,应用框架。

就像往数学公式里代入实际的值,或向软件的模式或框架里填写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代码一样。

对于经验不足、能力一般、见识有限的普通人来说,这可能是唯一的选择,即便对于优秀的人,这也应该是他们的首选。

当然,任何的框架和理论模型,都是对现实的近似模拟,都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和适用范围,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与框架。

因此,在应用已有框架之前,必须首先确定框架是否适应你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现实前提约束。一旦发现与该框架的应用前提不一致,你就需要对有框架加以改善后再使用。

但还是要记住,切忌重新发明太多的车轮,尽可能地保持原有框架的结构。

在《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一书中,考夫曼记录到,查理·芒格有一百多个思考框架,尽管每个框架都有它的不足之处,但每个框架又能达到实现某种程度的互补。4.2  创建全新的框架

构建全新的框架是一个创造性活动,相对挑战较大。

虽然建议你要尽量避免重新发明车轮,但当你发现没有合适的框架用于你想思考和表达的对象,那么就要构建新框架。

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过程,主要分为三步:

第一步,罗列要点

把所有的要求和想到的点子先写下来,这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

第二步,归类。

将上面所有要求和点子做归类,这一步是从发散到收敛的过程,在充分发散的基础上,又发挥了收敛思考的价值。

第三步,形成框架。

将上面连线归类的结果转化成目录、图表、模板等结构化表达。

当然,如果想让自下而上提炼的框架更完善,就要做到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以及做到MECE,也就是不重不漏

这个概念的核心在于要有一定强度的刻意练习

原创文章,作者:智造研习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fqosk.com/index.php/2024/12/09/213/

(0)
智造研习社的头像智造研习社超级会员
上一篇 2024年12月9日 下午7:35
下一篇 2024年12月9日 下午8:17

相关推荐

  • 构建 “框架力”:思维的重塑与升华

    今日在看书时了解到了“框架力”一词,后面也阅读了几篇相关的文章,给大家分享 1. 真正优秀的人,都具有“框架思维” 2. 框架的力量:详解“框架思维” 3. 认识框架力 在当今信息…

    2024年12月9日
  • 真正优秀的人,都具有“框架思维”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删除 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能展现出卓越的才能。 他从事销售时,表现出色;他投身运营时,同样出类拔萃。 作为管理者,他同样…

    2024年12月9日
  • 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

    《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由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老师团队出品。沈老师深耕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媒体传播多年,经验丰富。这份PPT主要围绕DeepSee…

    2025年2月12日
  • 鼓励学习励志语录,燃爆你的动力

    1. 笔耕不辍, 梦想就在前方召唤;奋斗不息, 成功正在向你招手2. 每一次挫折, 都是成长的垫脚石;每一次努力, 都会点亮未来的路3. 学习不是终点, 而是新篇章, 引领我们漫步…

    2024年12月14日
  • 认识框架力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删除 在管理上,几十年前的一个关于生产力提升的故事已经变成常识,让流水线上的工作者了解到自己所生产部件在整体产品中处于什么位置,可以大幅提高生…

    2024年12月9日
  • 新春祝福

    亲爱的朋友们: 新春佳节,万象更新,愿您如春风得意,事业如日中天;愿您似春花烂漫,生活幸福美满。在这金蛇献瑞之年,祝您和家人身体健康,心想事成,财源广进,笑口常开。让我们举杯共庆,…

    2025年1月28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